国家体育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公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该政策旨在优化体育资源配置,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深度融合,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力。
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全民健身需求日益增长,竞技体育成绩也备受关注,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、基层体育设施不足、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,为此,国家体育总局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《意见》,力求通过系统性改革,实现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《意见》提出28圈,到2030年,我国将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,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,体育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。
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
《意见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,重点推进社区健身中心、体育公园、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,未来五年,全国将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以上综合性体育场馆,并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,缓解群众“健身难”问题。
优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
针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短缺问题,政策提出建立“体教融合”新模式,鼓励中小学与专业运动队合作,设立特色体育课程,完善运动员职业发展保障体系,拓宽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,确保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。
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
《意见》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,重点发展健身休闲、竞赛表演、体育培训等业态,将加快数字化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,推广智能健身设备、在线体育教学等新模式,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。
完善赛事体系与激励机制
未来将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,包括群众性赛事、职业联赛和国际高水平赛事,政策还提出加大对基层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奖励力度,激发体育从业者的积极性。
新政发布后,社会各界反响热烈,多位体育学者表示,此次政策兼顾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,体现了“以人为本”的发展理念,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明指出:“《意见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进入新阶段,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将有效提升体育整体水平。”
基层体育工作者也对政策表示欢迎,某社区健身中心负责人张华说:“过去设施不足制约了群众参与度,现在有了政策支持,我们计划增设更多免费开放时段,让更多人享受运动乐趣。”
近年来,全球多个国家将体育作为提升国民健康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,我国此次政策的推出,既借鉴了国际经验,又结合本土实际,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,在全民健身领域,政策强调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;在竞技体育方面,注重可持续发展而非短期成绩。
分析人士认为28圈,随着政策落地,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,特别是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备战周期中,新政或将为运动员提供更坚实的保障。
《意见》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、体育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努力,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细化配套措施,确保政策红利惠及广大群众。
可以预见,随着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协同推进,我国体育事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无论是普通市民的日常锻炼,还是运动员的国际赛场表现,都将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。
此次政策的发布,不仅为体育行业指明了方向,也为全社会传递了健康生活的积极信号,在政策引领下,中国体育正迈向更加均衡、高效、可持续的未来。